北京市二龙路医院

北京市肛肠医院

工作动态Work dynamics

医院新闻

【新技术应用】直肠脱垂治疗—PPH联合柱状缝合、肛门括约肌折叠术

发布时间:2018-05-14
字号:
+-14

      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它是指肛管、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或全层下移突入肛管或脱出肛门的一种病理状态。直肠脱垂长期存在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门周围感染、直肠出血、脱出肠段水肿坏死及狭窄等严重问题。这种病早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如公元前1500年的Ebers莎草纸文献中就对它有所描述。


直肠脱垂.jpg


    临床上根据脱垂的程度,可将直肠脱垂进行如下的分型和分度:

    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黏膜脱垂。表现为直肠黏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黏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物常以直肠腔为中心呈现为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此型根据脱垂的程度又分为三度:


1直肠脱垂.jpg


    I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叠,即隐性直肠脱垂。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同时必须以手托之或卧床休息后方可还纳。

直肠脱垂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其方法选择常有争论,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个体化的外科方法是目前一致的意见。 

    总体来说,治疗直肠脱垂传统手术方法可分为经腹和经会阴两种方法两种手术入路。经腹手术又包括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手段。具体手术方案的制定中要包括是否应用补片固定直肠、是否行结肠或(和)直肠的部分切除吻合、是否重建盆底等,可能为一种或几种方法的联合。传统手术效果可靠,远期复发率低于12%,但可能的并发症较多,如腹腔粘连、盆腔神经损伤及随之而来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吻合口漏、人工合成材料导致的异物感染等,同时所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术后不能早期进食,疼痛也较明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PPH)联合直肠粘膜柱状缝合及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成为直肠脱垂的治疗选择之一,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该方案顺序进行如下三种方式的手术操作。

    1、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此即所谓的PPH手术。本术式采用骶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巾,消毒肛周皮肤及直肠下段,利用吻合器行单次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切除部分脱垂的直肠粘膜,直肠远端黏膜固定于肠壁,缩小已松弛的直肠远端(直肠壶腹)口径,防止其向肛门外滑动脱垂。

    2、直肠粘膜柱状缝合术:该直肠粘膜柱状缝合可引起术区无菌性炎症,使在盆底的直肠腔道内形成3个瘢痕性支柱,形成粘连,以此使脱垂之肠段固定于周围组织,从而制止近端直肠滑入及自身滑脱,同时支持固定盆腔底部滑脱的直肠壁,并使直肠盆底入口缩窄至正常或明显缩小,制止了滑动性疝的形成。


拼图.png


     3、肛门括约肌折叠术:上述两种操作完成后,重新严格消毒肛周及肛管,更换器械敷料再行手术,在尾骨与肛门间(距肛缘1.5cm)平行肛门弧形切开皮肤,切口大小为0.5cm,寻找肛门内外括约肌,找到其薄弱区域,以不可吸收丝线修补缝合,其后再垂直肛门缝合切开的皮肤。

    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是一种括约肌修复术,可通过缝合、缩短括约肌周径,使局部正常解剖结构恢复,使薄弱或先天松弛的括约肌重新发挥作用,肛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这样就从病因出发修正了因肛门括约肌缺陷导致的重度脱垂。

    三种手术联合应用,相辅相承,取长补短,既解决了临床症状又去除了病因,从根本上治疗了直肠脱垂,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复发率。


上一篇 【新技术应用】肛周湿敷技术

下一篇 岗位风采——护士节特辑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